’99北京首届科技成果拍卖会挺红火,可也有10项成果被“晾”在那儿。专家分析认为,技术成果能否被转让,一是看技术,二是看市场需求。技术再好,市场不买账也不行。
据了解,参加竞拍的26个项目都是经过严格论证的。此前还在清华大学举办过预展,竞拍项目就是从参展的72个项目中遴选出来的。从技术角度看,个个“胸有成竹”。那么10个流拍的项目兵败何处?专家认为,原因主要有两点:一是离百姓生活太远。例如“在线水分测控仪”和“分体式单向自动调心托辊”,这两个项目虽有一定的科技含量,但专业味道过浓。如果与拍卖会走得挺火的“磁处理酒技术”做一比较,显然缺乏竞争力。其他像“从氧化铜矿中提取铜”、“玻璃(釉)防腐管道”等也存在类似的问题。
二是市场前景不明。例如原来被看好的“家庭心电/血压远程监护网系统”以及“医用超精细CT诊断仪”。前者是一种可以通过电话网或计算机网就可监护病人的系统;后者是采用最新的OCT光学成像技术的诊疗仪,科技含量都不低,但就是“无人认领”。有些买家直言相告,由于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太少,市场前景不清楚,自然不敢出手买断。此外还有“新型耳声发射听力检测仪”、“数字式电子人工耳”、“米糠油全价开发技术”、“中药微生物保健品开发技术”等项目,也都处于“前景不明”状态。由于前景不明,同为天然原料的“中药微生物”与松仁露蛋白饮料命运截然相反,前者无人举拍,后者则创下拍卖会单项拍价最高(550万),这里面除了市场不够成熟的因素之外,许多细节还需“买卖”双方共同探讨。
另外,作为科技成果拍卖,是否应该请有关科技专家到场,专业化强的项目能提供较为完备、详细的材料介绍,以促成买卖双方的沟通,这些也是主办单位和卖方应该想到的吧。